上世紀八十年代,哈爾濱司機王洪成導演的“水變油”鬧劇,后來證明純粹是個騙局;2003年,彼時身家過億的浙江商人陳金義卻突然有了靈感,他相信,這場騙局的背后蘊藏著巨大的商機,為此他提出“水變油”新版本:利用科學技術組合,在重油中加入水,之后新形成的油能夠爆發出比純油更大的能量。陳金義版本的“水變油”實質是“油包水”技術。就是使水均勻地分布在油中,達到‘油包水’的狀態。
在此期間,也不斷有人“發明”新的“水變油”技術,比如用10升的食用植物油和25升的純凈水,再加入某種物質,混合攪拌,即成了35升的食用油。
其實,不管是陳金義的“油包水”,還是水變食用油,都是一種簡單的物理混合物,這其中離不開一種叫作表面活性劑的關鍵物質。眾所周知,水和油是不相溶的,參與表面活性劑,其親水基就能使水油相溶,形成油包水,看起來就像是水變成了油。
在揭開“水變油”秘密的過程中,有人用肉桂酸與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和環氧氯丙烷反應,合成了肉桂酸酯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并用IR光譜對合成產物結構進行了定性表征,對表面活性劑的起泡性、表面張力及Krafft點作了表征。研究結果表明:肉桂酸酯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有較好的起泡性,有較強的表面活性和親水性,能廣泛應用于鉆井、酸化壓裂工藝、泡沫排水工藝、泡沫洗井工藝、油氣開采和浮選、洗煤工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