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阻燃劑的產量為每年近20萬噸。既然國內用量很少,那么大量的阻燃劑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美國的一位阻燃專家彼得維特曼前幾天到北京理工大學作講座時說,在2001年美國“9.11事件中,受到飛機撞擊的世貿大樓南樓沒用阻燃材料,結果大樓起火坍塌的時間比用了阻燃材料的北樓坍塌的時間早了幾十分鐘。“在這寶貴的幾十分鐘里,可以逃出多少人!阻燃劑的重要性就在這里面。”
美國關于防火阻燃的國家標準非常嚴格,其執法、監督也都很到位。比如拿電視機作阻燃性能測試時,將一只燃燒的蠟燭倒在電視機上,最終只會把電視機燒個黑窟窿,并不會造成火災。有研究數據記載,在美國,拿100萬臺電視機作阻燃測試,結果都不會造成人員傷亡。美國不僅對本國生產的產品要求這么嚴格,對進口的產品同樣如此。
在如此嚴格的美國國標之下,我們國內的產品如果要出口的話能通過阻燃測試嗎?“完全可以通過測試。”周政懋肯定地告訴記者。他表示,我國目前有1000多家生產阻燃劑的企業,技術水平和經營狀況都不錯。而且,國內有一批科研院所的阻燃劑研發水平已與先進國家同步,如中國科技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四川大學降解與阻燃高分子材料省重點實驗室的研發水平就已處于世界前列。
某阻燃劑公司工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生產的阻燃劑銷量還不錯,但主要是來自國外的需求。即使產品賣給了國內客戶,客戶生產的阻燃制品也都是為了出口。也就是說,國內的阻燃劑最后拐著彎兒幾乎都出口了。“我的客戶開玩笑說:不買阻燃劑的,是以內銷為主的企業;買阻燃劑的,是外銷為主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