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乱码三区,国产老头老太作爱视频,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口述说

北京開碧源有限責任公司

水處理耗材系列,化工產品系列

產品分類
  • 暫無分類
聯系方式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供應產品 » 北京朝陽區鈉()廠家價格
北京朝陽區鈉()廠家價格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產品/服務: 瀏覽次數:156 
型 號: 各種型號 
規 格: 白色粉末58-60%含量 
品 牌: 開碧源牌 
單 價: 3800.00元/噸 
起訂量: 1 噸 
供貨總量: 1000 噸
發貨期限: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內發貨
更新日期: 2017-10-27  有效期至:長期有效
聯 系 人: ( 登錄可見 )
公司電話: ( 登錄可見 )
即時通訊: ( 登錄可見 )


«上一個產品     下一個產品»
產品屬性
 產品型號:  各種型號
 產品規格:  白色粉末58-60%含量
 產品品牌:  開碧源牌
產品優勢
北京開碧源有限公司為您提供北京廠家北京。工業,無水開碧源技術熱線----★13810717532座機---★010-57293572在線---★qq1093637499?張經理?北京開碧源環保水處理專業解決各種污水問題。城市小區生活的污水處理、工業污水處理、市政污水處理、鋼廠焦化水處理、洗煤廢水處理,食品廠和制藥廠的廢水處理等。只要您打電話13810717532我將為您解決此類問題。
詳細信息

不同鈉/甘油比對好氧/延長閑置SBR除磷性能的影響

摘要:以合成廢水為研究對象,以甘油和生活污水中常見的鈉作為碳源,建立了5個好氧/延長閑置序批式反應器(鈉/甘油比分別為1∶0、4∶1、1∶1、1∶4和0∶1),考察了各反應器長期運行過程中的除磷效果,并通過分析典型周期內磷及微生物體內各儲能物質的變化,初步探究不同鈉/甘油比對除磷性能的影響機理.研究表明,當鈉/甘油比由1∶0逐漸降至4∶1和1∶1時,平均除磷率由90.1%升至92.5%、97.3%.鈉/甘油比繼續降至1∶4及0∶1時,系統除磷率降至65.7%、53.4%.當鈉/甘油比為1∶1時,聚磷菌體內合成大量聚羥基脂肪酸酯(PHAs)(2.55mmol·g-1,以每gVSS積累的C(mmol)計,下同),為后續磷的吸收及聚磷合成提供更多的能量,而以甘油作為單一碳源時,PHAs合成量少(0.82mmol·g-1),糖原合成量大(2.56mmol·g-1,以每gVSS積累的C(mmol)計).
  
  關鍵詞:甘油;好氧/延長閑置工藝;序批式反應器;生物除磷;聚羥基脂肪酸酯;糖原
  1引言(Introduction)
  磷(P)是生物體內的重要營養源,而水體中磷過剩會引發水體富營養化(Jarvieetal.,2006).強化生物除磷(EBPR)是一種經濟有效的除磷方法(Oehmenetal.,2007),其原理聚磷菌(PAOs)在厭氧條件下吸收水體中揮發性脂肪酸(VFAs)合成聚羥基脂肪酸酯(PHAs),并在隨后的好氧環境中氧化PHAs供能,超量吸收水中的磷酸鹽(Chenetal.,2004).
  
  近年來,Wang等(2008)提出了好氧/延長閑置(O/EI)序批式反應器(SBR).O/EI反應器省略了傳統除磷理論認為必需的厭氧段,將閑置期由120min適當延長至210~450min,系統仍能保持良好的除磷效果(王冬波等,2007).與傳統EBPR不同,O/EI反應器中PAOs在好氧段吸收VFAs合成PHAs和糖原(Glycogen),并在隨后的好氧環境中將其氧化供能,超量吸收磷酸鹽并合成聚磷(poly?P),合成的poly?P在延長閑置期逐漸水解以維持微生物代謝(王冬波等,2008).劉醫璘等(2010)研究了葡萄糖和鈉作為單一碳源,對O/EI系統除磷的影響.Wang等(2012a)研究證實,以丙酸鈉為碳源時,O/EI系統也能取得良好的除磷效果.
  
  廢水中碳源充足時,EBPR可達到良好的除磷效果(DeBashanetal.,2004).而實際廢水中有機物的含量較低,除磷性能也隨之受到影響,因此,需補充外加碳源以達到預期的除磷效果(吳昌永等,2009).現階段用于生物除磷的有機碳源主要是、丙酸等VFAs,這些物質雖易被PAOs利用,但由于成本較高,因此,并不是一種經濟的碳源(Puigetal.,2007).近年來,醇類作為一種價廉易得的碳源得到了廣泛關注(Puigetal.,2008).
  
  甘油是生產生物柴油的副產物,產量大而需求量小,且處置費用較高(Johnsonetal.,2007).同時,甘油是反硝化系統的良好碳源,在厭氧消化過程中可促進甲烷的產生(Akunnaetal.,1993;Amonetal.,2006).Yuan等(2010)發現,甘油作為單一碳源時,會導致EBPR崩潰.Guerrero等(2012)通過延長厭氧段將甘油分解為VFAs(主要為丙酸),并通過延長好氧段使得VFAs被PAOs充分吸收用于磷的去除,取得了較好的除磷效果.O/EI反應器好氧段前未設置厭氧段,PAOs代謝途徑與傳統EBPR有較大區別(Tayetal.,1996).因此,甘油能否被O/EI系統吸收利用尚未明確,且不同鈉/甘油比對O/EI系統除磷性能的影響有待研究.
  本文旨在通過比較不同鈉/甘油比例條件下O/EI反應器的除磷效果,考察不同鈉/甘油比對O/EI系統除磷性能的影響,并通過分析典型周期磷元素及微生物體內各儲能物質的變化,初步探究甘油影響O/EI反應器除磷性能的機理.
  
  2材料與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
  2.1實驗裝置與運行方法
  研究在5個有效體積約為1.6L的玻璃燒杯(分別標記為R1、R2、R3、R4、R5)中進行.接種活性污泥取自長沙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初始污泥濃度約為4000mg·L-1.反應器具體運行方式為:瞬時進水→曝氣(4h)→沉淀出水(0.5h)→閑置(3.5h).每周期開始前瞬時進水1L,好氧段采用鼓風曝氣,曝氣速率為1.8L·min-1,每天在好氧段末排泥水混合物100mL,污泥停留時間控制在16d左右,好氧段結束沉淀0.5h后排水1L,水力停留時間約為14h.整個反應過程中不控制pH,反應器在室溫((23±2)℃)條件下運行.按上述方式馴化培養16d后,污泥外觀呈黃褐色,活性及沉淀效果均較好,開始試運行.
  2.2污水水質
  進水采用合成廢水,各反應器中碳元素的投加量相等(15mmol·L-1,即COD為480mg·L-1),鈉/甘油比分別為1∶0、1∶4、1∶1、4∶1和0∶1,其他進水成分及濃度為:磷酸二氫鉀15mg·L-1(以PO43-?P計)、30mg·L-1(以NH4+?N計)、鎂5mg·L-1(以Mg2+計)、氯化鈣5mg·L-1(以Ca2+計)、微量元素0.1mL,微量元素成分及濃度見文獻(Tayetal.,1996).
  2.3分析方法
  Glycogen:酚?法(Wangetal.,2009);PHAs:氣相色譜法(Takabatakeetal.,2002;Oehmenetal.,2005a);乳酸:高效液相色譜法(景麗潔等,2000);溶解性正磷酸鹽(SOP):鉬銻抗分光光度法;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與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MLVSS):重量法;pH:玻璃電極法;COD:重鉻酸鉀法.具體方法見文獻(國家環境保護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編委會,2002).
  3結果與討論(Resultsanddiscussion)
   3.1各反應器中MLSS和MLVSS變化
  各反應器長期運行過程中,MLSS、MLVSS的變化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隨著甘油比例的增加,各反應器MLVSS相差不大,而MLSS相差較多,R3中較低的MLVSS/MLSS(0.61±0.06)說明微生物體內有更多的聚磷合成(Oehmenetal.,2005b).

3.2長期運行中各反應器的SOP和COD去除效果
  
  長期運行過程中,各反應器SOP去除率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運行的前16d內,各反應器除磷率波動較大,16d后磷酸鹽去除率趨于穩定.R1中出水磷濃度約為1.49mg·L-1(表2),去除率可達90.1%,單位污泥除磷量為5.32mg·g-1(以每克VSS中去除的P計),與以往研究(劉醫璘,2010)結果相似(除磷率為85.2%,單位污泥磷的去除量為3.8~4.6mg·g-1).R2和R3除磷率較高,分別為92.5%和97.3%,單位污泥磷的去除量分別為5.51和5.69mg·g-1.而R4中鈉/甘油降至1∶4及R5中甘油作為單一碳源時,系統除磷性能逐漸減弱,除磷率分別降至65.7%和53.4%,單位污泥除磷量分別僅為3.79和3.08mg·g-1.

表2中顯示了長期運行中各反應器的COD去除效果,如表中所示,各反應器COD去除情況相似,去除率均高于90.0%.這表明盡管各反應器中除磷效果不盡相同,微生物對碳源的利用情況基本一致.

3.3典型周期pH、SOP、COD、PHAs和糖原的變化
  
  圖2為各反應器典型周期pH的變化情況.由圖2可知,曝氣開始后120min內,R1、R2、R3中pH均升高,隨后逐漸下降,終分別穩定在8.01、7.82和7.65左右.而R4、R5中pH值的變化與R1、R2、R3有較大不同,曝氣初期R4、R5中pH值逐漸升高,于10min時達到大(分別為6.68、6.48),隨后逐漸下降,45min時降至低(分別為6.21、5.98).曾薇等(2002)的研究表明,曝氣吹脫CO2可引起反應器內pH上升.此外,poly?P合成導致氫離子的吸收也會導致系統pH升高(Seufferheldetal.,2003).

此外,R2~R5有不同濃度的乳酸生成(圖2),30min時乳酸積累達到大,隨后逐漸下降,而R1中未檢測到乳酸的存在.這說明甘油在直接被微生物利用的同時,會有部分氧化生成乳酸.同時,R4和R5中較高的乳酸積累也解釋了反應器內pH較低的原因.
  各反應器典型周期內SOP和COD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好氧初期,各反應器均有磷釋出,釋磷量分別為7.45、7.85、11.15、3.71和1.89mg·L-1.這可能是由于好氧初期PAOs利用溶解氧的速率較快,導致混合液中溶解氧濃度較低(Wangetal.,2012a).好氧末,各反應器SOP出水濃度分別為1.49、1.13、0.41、5.15和7.01mg·L-1,SOP去除速率(以每小時每克VSS去除的P計)分別為1.91、2.11、2.52、1.22和0.92mg·g-1·h-1.可見,少量甘油的存在有利于PAOs好氧吸磷,而較多的甘油會抑制好氧段磷的吸收.閑置期,R1、R2、R3有較多的磷釋出,單位污泥釋磷量分別為2.25、2.39和2.47mg·g-1.而R4和R5釋磷量較少,僅分別為1.32、0.73mg·g-1.

    曝氣開始后30min內,R1、R2、R3中外碳源大部分被消耗掉,剩余的外碳源在好氧末被消耗完全.雖然R4和R5除磷性能減弱,然而,其COD去除率均高于90%,這可能是由于R4和R5系統中有除PAOs外的其他微生物存在,這些微生物雖然對除磷無貢獻,但可以參與COD的去除.
  在聚磷微生物的代謝過程中,其胞內儲存物PHAs和糖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能量儲存與供給物質(祝貴兵等,2005).王冬波等(2009)的研究表明,當葡萄糖為碳源時,生物除磷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糖原的分解,而鹽為碳源時,生物除磷所需能量主要來自PHAs的分解.由此可知,微生物細胞內儲能物質的合成和分解會隨有機碳源的不同而變化,從而生物除磷的效率也會有差異.為進一步探討各反應器的不同除磷性能,本研究監測了各反應器運行穩定后典型周期內PHAs和糖原的變化情況(圖4).

由圖4可知,各反應器典型周期PHAs和糖原積累和降解情況有所不同.好氧初期,隨著外碳源迅速消耗,R1、R2和R3中PHAs和糖原大量積累.R1中,30min時PHAs積累量達到大值,為2.25mmol·g-1(以每克VSS積累的C計,下同);在隨后的好氧段PHAs逐漸下降,而糖原繼續上升,并于120min達到頂點,積累量為0.64mmol·g-1,好氧末,PHAs和糖原均降至初始水平,這與Zeng等(2013)的研究一致.R2和R3中,PHAs積累量分別為2.40和2.55mmol·g-1,糖原積累量分別為0.68和0.71mmol·g-1.可見,低含量甘油的存在有利于PHAs合成,且隨著甘油比例增大,系統中PHAs合成量逐漸增加,這可能是由于低含量甘油的存在可促進VFAs(鈉)吸收,進而增強系統PHAs合成(Guerreroetal.,2012).

由圖4和表3可知,與R1、R2、R3不同,R4和R5中好氧初期PHAs積累量較小(分別為1.21和0.82mmol·g-1),而糖原積累量較大(分別為2.11和2.56mmol·g-1,以每克VSS積累的C計);隨后,PHAs與糖原逐漸下降;曝氣結束時,PHAs基本恢復至曝氣開始時的水平,而糖原濃度仍高于初始值.R5中PHAs各組分所占分例與文獻(Guerreroetal.,2012)相似.閑置期,剩余的糖原逐漸被消耗,R4和R5糖原消耗量分別為0.35和0.47mmol·g-1.由此可知,甘油含量較高時,會生成較多的乳酸,導致pH較低,糖原合成量較大,糖原作為主要能源物質,維持閑置期微生物的代謝和生長.
 王冬波(2011)的研究表明,O/EI反應器閑置期內外基質貧乏,微生物分解poly?P維持自身生長,強化了PAOs的代謝作用,從而誘導PAOs好氧段過量攝磷.本試驗閑置期,各反應器外碳源消耗完全.而R1,R2和R3中PHAs和糖原在好氧段末均降至曝氣開始時水平.因此,微生物直接分解poly?P維持自身生長,并以磷酸鹽的形式釋放于水體中.而R4、R5曝氣結束時,糖原濃度仍高于初始水平.Lu等(2007)研究表明,聚磷和糖原同時存在時,微生物將優先利用糖原來維持自身生命和代謝,當糖原濃度較低時再分解其他能源物質(poly?P).可見,R1、R2、R3中維持微生物生命和代謝的能量全部來自poly?P的水解,而R4、R5則由糖原降解和poly?P水解共同提供,這與各反應器不同程度的釋磷一致.
 3.4不同鈉/甘油比對好氧/延長閑置反應器除磷性能的影響
  傳統EBPR系統中,鈉為碳源時,PAOs在厭氧段利用poly?P和糖原分解產生的ATP吸收鈉合成PHAs,用于好氧段磷的吸收、糖原合成及微生物代謝(Chenetal.,2004).甘油作為單一碳源不能直接被PAOs吸收,而首先經厭氧發酵生成VFAs,隨后被PAOs利用(Guerreroetal.,2012).
   本研究好氧段前未設置厭氧段,鈉和甘油在外碳源消耗期有不同的代謝途徑.1mol鈉消耗1mol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生成1mol乙酰輔酶A,然后通過三羧酸(TCA)循環和乙醛酸循環氧化分解.1mol甘油首先消耗1molATP,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磷酸化生成3?磷酸甘油,然后經脫氫(產生2.5molATP)、氧化(產生4.5molATP)、脫羧(產生2.5molATP),生成1mol乙酰輔酶A,乙酰輔酶A通過TCA循環和乙醛酸循環氧化分解.由此可知,單位甘油氧化分解產生的ATP數量多于鈉.因此,R1~R5中外碳源氧化分解產生的ATP數量隨著甘油比例的增加而逐漸增多.外碳源氧化分解產生的ATP主要用于從污水中吸磷、微生物自身代謝及內源物質的積累.由圖3可知,外碳源消耗期各反應器少量的磷去除,表2中也顯示各反應器MLVSS相差不大,因此,用于微生物生長的ATP數量也幾乎相等.由此可知,隨著甘油比例增加,越來越多的ATP用于內源物質的合成,這與各反應器內源物質的合成量相一致.
  
  各反應器中,隨著甘油比例增大,PHAs轉化量逐漸增加,鈉/甘油比為1∶1時,系統PHAs合成量達到大(圖4).Mino等(1998)的研究表明,PHAs含量高可以為后續內碳源階段磷的吸收和聚磷合成提供更多的能量,這與R1、R2、R3逐漸升高的除磷率一致.甘油在直接被微生物利用的同時,會有部分氧化生成乳酸(圖5).R4、R5中,隨著甘油比例增加,乳酸合成量逐漸增多,導致pH逐漸下降(分別為6.21、5.98).此時碳源代謝產生的內源物質以糖原為主,乳酸和磷酸二羥除了經酸進入TCA循環外,還可經糖異生途徑生成糖原,因而R4、R5糖原積累量較大.

 Mino等(1998)的研究表明,內聚物PHAs和糖原的轉化與PAOs和聚糖菌(GAOs)的代謝有關,曝氣階段較高的糖原積累量更有利于GAOs代謝.本研究中,R4、R5糖原轉化量較大,而PHAs合成及聚磷合成較少,即R4、R5中GAOs活性較高而PAOs活性較低,這與R4、R5較低的除磷率一致,同時,也解釋了R4、R5雖除磷性能減弱,而外碳源利用率仍較高的原因.
  Wang等(2012b)研究證實,O/EI系統中單位污泥磷的去除量隨閑置期釋磷量的增多而增加,二次釋磷不僅不會惡化除磷系統,反而可驅動PAOs在好氧段過量吸磷.本研究中,曝氣結束時,各反應器糖原濃度水平不同,因此,閑置期對poly?P的依賴程度不同見3.3節,即釋磷量不同,進而導致了不同的除磷性能.
  
  綜上所述,進水甘油的含量較低時,隨著甘油比例增加,微生物分解外碳源時合成的PHAs逐漸增多,為除磷提供更多的能量,因而除磷性能逐漸增強.隨甘油比例繼續增加,較多的乳酸生成導致pH較低,糖原合成量較大,系統除磷性能減弱.
  4結論(Conclusions)
  
  1)甘油作為輔助碳源有利于提高系統除磷性能,而作為單一碳源時,系統除磷性能減弱.
  2)低含量甘油存在可促進VFAs吸收,有利于PHAs合成,可增強延長閑置段處于“饑餓”狀態的聚磷菌對磷的吸收,誘導其好氧段過量攝磷;甘油含量較高時,會生成較多的乳酸,導致pH較低,糖原合成量較大,系統除磷性能減弱.

 

相關產品
0條  相關評論
 免責聲明:(1)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企業負責,環球塑化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我們原則上建議您優先選擇“塑企通”會員合作! (2)同時我們鄭重提醒各位買/賣家,交易前請詳細核實對方身份,切勿隨意打款或發貨,謹防上當受騙。如發現虛假信息,請向環球塑化網舉報。
網站首頁公司介紹供應產品新聞中心榮譽資質人才招聘聯系方式舉報
©2025 環球塑化網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 環球塑化網     訪問量:2476  管理入口

QR code
關閉
關閉
請輸入驗證碼